怎么看企业对员工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先解聘、再派遣?
更新日期:2018-06-29 17:01:43
如何看待企业对员工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先解聘、再派遣等规避责任的做法
全国总工会曾就劳务派遣工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目 前的就业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劳务公司或中介公司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
派遣员工通常的做法是:劳动者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再由劳务公司 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只有劳动关系,而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
一般是用工单位将工资和劳动者需要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统一交到劳务公司,劳 动者从劳务公司领取劳动报酬,劳务公司负责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费用。
据有关入士透露,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就是 通过此种方式雇用了大量临时人员。从2003年开始,央视便通过劳务派遣的方
式解决编外人员的身份问题。除了台里有编制(即“台聘”)的职工,其他人全部跟
央视汇才公司签约,然后派遣到电视台工作,成为“企聘”人员。目前大约有五
千人签订了 “企聘”合同,是“台聘”的两倍多。这也使得央视成为中国最大的 实行劳务派遺制度的事业单位。
专家指出,虽然法律已经明确了劳务派遣的岗位应该是临时性的,但是也不 排除个别用工单位为规避用工风险,在一个长期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 者。“比如说,我这个岗位,我今年用一个派遺工用一年,明年用一个派遣工用 一年,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规避劳动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黎建飞表示。
、有媒体报道称,在《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前夕,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决定花 费735万元,将旗下郑州石油总公司144名员工全部转为劳务工。除此以外,航 空、银行、石油、电信等行业的许多大型国有上市公司/纷纷在2007年年底前 突击把一些老员工改为劳务派遣。这就意味着,有更多员工将不再是所服务企业 的员工,而只是由劳务公司派遣到企业工作的人员。
针对这些企业对员工先解聘、再派遣等规避责任的做法,劳动部近期向全国 人大法工委反映了情况,并就应对措施作了咨询,全国人大法工委的答复则意味 着这一问题已引起立法机构与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对上述企业的做法也将是一个 有力的制约。
限制时间,给劳动者带来福音。
“应该节制一下他们了。”